晚安·八點資訊
「我們」? 商會丨俱樂部丨實業(yè)公司
吉祥物
歡迎大家關注哦
@「我們」商會·俱樂部·實業(yè)公司
2020年,疫情的黑天鵝給世界帶來巨大變化。
世界經濟會怎樣?美國會迎來大蕭條嗎?西方產業(yè)鏈會不會撤走?中國該如何面對當下的疫情危機?
01
對于雇傭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yè),美國提供工資保障計劃支持,給這些企業(yè)提供資金,使企業(yè)能夠繼續(xù)發(fā)放工資,雇傭本來可能會被解雇的員工。
這項計劃里面的資金可以用于支付長達8個星期的工資,并且還有剩余的錢,用于支付租金、水電等其他費用。
每一個有資格獲得貸款的企業(yè),可以獲得的貸款數額是企業(yè)2019年平均月工資的2.5倍。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給企業(yè)一筆錢去發(fā)工資、付租金。目前他們已經通過的工資保障計劃就有3490億美金。
另外,美聯儲現在不僅將利率降為零,還通過大量購買企業(yè)債券、政府債券向市場注入巨額資金,盡可能地穩(wěn)定市場。
3月底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也達成了協議,通過了一項2.2萬億美元的緊急紓困法案;4月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前所未有的高達6.5萬億美金,最高將達到9.8萬億美金。
美國人正在大量地印鈔票救企業(yè),美國國會已經撥款2.5萬億,估計還需要2萬億美金的財政刺激來恢復經濟,所以在這樣的舉措之下美國的股市逐漸走出低谷。
不難看出,在印鈔方面,美國是占有巨大優(yōu)勢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在面對經濟衰退的時候,都希望利用貨幣擴張來刺激經濟,都希望向中央銀行透支來提供對利益同盟的支付。但是各國都普遍存在一個難題:只要貨幣超發(fā)太多,馬上就會資本外逃。
而對于一個國家來講,在重大危機的沖擊下,經濟最糟糕的狀態(tài)就是資本外逃,東南亞、韓國和拉丁美洲都曾經因為資本外逃瀕臨經濟崩潰,但美國不存在這個問題,美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存在資本外逃風險的國家。
早在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的時候, 美國第一次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定向發(fā)3000億美金或7000億美金,美國政府剛開始很小心,也怕美元貶值,但結果是美國越是超發(fā)貨幣,美國的貨幣反而成為全世界的資金避險貨幣。
再強調一下,別的國家超發(fā)貨幣一定帶來貨幣的外流,也就是資本的外逃,但是美國不會,美國是世界貨幣的發(fā)行人,他的貨幣超發(fā)會帶來全世界的超發(fā),因為全世界如果不超發(fā)就會吃大虧。
而美國越是超發(fā),越引發(fā)的是世界各國的通脹預期,結果世界各國的有錢人都去兌換美元,反過來美元會成為了避險貨幣,錢自然就蜂擁回流到美國,推高了美元匯率。
也就是說,全球所有其他國家如果經濟衰退,本幣就會暴跌,但是如果美國的經濟衰退,美元卻會上漲,至少在某一個時期內美元會上漲。所以,這一次美國聯邦儲備局無限量化寬松。
美國現在已經講明了,沒有限度,需要多少錢就印多少錢,貸款不要利息,甚至準備負利率,令市場信心大增,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從4月1日大跌谷底的1.8萬點漲到2.1萬點以上,納斯達克的指數也從6800點左右漲到7700點的水平。
因此,我認為美國一定能夠渡過這場危機。美國經濟穩(wěn)住了,在某種意義上世界經濟也會得到相對的支撐。
從短期來看,據了解,很多美資公司、歐資公司會繼續(xù)選擇留在中國。至少相當部分業(yè)務會留在中國,比如德國奔馳、美國特斯拉、日本豐田、凌志、韓國三星等等,這些公司在華的相當大的業(yè)務不會走。
為什么不會走?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很多產品都是在中國市場生產,包括一些零配件等等在中國都有銷售市場,大量生產和銷售都在中國完成,所以這類企業(yè)不會走。
但是那些銷售市場在美國、日本、歐洲的企業(yè),可能會把部分產業(yè)鏈從中國分散轉移到本國或者是其他國家,因為這樣有助于分散風險。
從中期來說,即便西方重建這些產業(yè),對中國并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就有重大隱憂了。
不是一味的報喜,我們的隱憂也在那里。現在西方國家把他們的產業(yè)分為兩類:一種與安全相關;一種與安全非相關。
與安全相關的產業(yè)往往都是技術演化的前沿領域,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非常重要的集成電路、互聯網,都是從美蘇冷戰(zhàn)時期,從軍工企業(yè)中率先發(fā)展出來的技術,然后逐漸擴展到民用領域,促進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系列重要技術的發(fā)展。
所以與安全相關的領域劃得越大,就意味著那些領域越有可能出現技術隔離。這個時候,國際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2、政客號召改變不了大局
現在特朗普號召美國企業(yè)回歸美國,全部費用美國政府承擔,日本也啟動了召喚日本企業(yè)一部分回歸計劃。這些美國、日本政客號召企業(yè)回歸現實嗎?
人類歷史上,從地理大發(fā)現一直到今天,真正推動全球化往前演化的是底層的經濟過程,而不是上層的政治意志。或許政客的號召有可能導致全球化出現短暫的逆轉,但這個事走不遠。
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全球化都出現了短期逆轉,但大戰(zhàn)之后全球化反而往更深層次走。所以經濟全球化仍然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今天的全球化跟過去相比達到的深度已經完全跟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上世紀90年代,當時各國貿易結構中70%是制成品貿易,絕大部分產品是單個國家內部完成,然后拿來賣給其他國家,但是今天各國之間的貿易70%是半成品和零部件的貿易,這就意味著絕大部分產品是橫跨多個國家生產的,一旦彼此脫鉤,很多國家的產業(yè)運營起來會非常艱難。
所以我認為,在經濟層面上全球化逆轉的難度非常之大。全球化會有一些小的逆流,但是不會整體的逆轉。
3、沒有國家能承載中國制造業(yè)體系
把供應商搬到海外去,這樣的做法并不是在疫情的時候才出現的,甚至也不是在貿易戰(zhàn)之后才出現的。
耐克鞋最早是讓臺灣的寶成集團做代工,1989年寶成在東莞建立了裕元集團,很快耐克就提出來,不能把代工廠50%以上的產能放在同一個國家,風險太大,所以1992年寶成在印尼成立分公司,1994年又在越南成立了代工廠。
實際上供應鏈彈性早就成為世界上各大企業(yè)的共同作為,不是疫情帶來的,并且這個彈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蘋果手機把手機生產承包給了富士康,富士康是蘋果的一級承包商,還會去找二級承包商,二級承包商又會接著找下邊的承包商,所以一種復雜商品有十幾級,乃至幾十級承包商一點都不稀奇,而且越往下面層級的供應商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和整個網絡的嵌和程度就會越高。
近些年,制造業(yè)邏輯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復雜產品對于供應鏈網絡的需求也越來越深,網絡上每個節(jié)點都只做非常專業(yè)的產品,各種節(jié)點的配合關系很可能是多層分包結構中實現的,所以越往下面層級的供應商就越難往外轉移,除非整個網絡都轉移出去,否則轉出去一兩家根本活不成。而中國制造業(yè)如果整個網絡都轉出去,現在還沒有哪個地方能夠承載這么大的容量。
也許會有人說,越南現在不是在成長嗎?印度不是在成長嗎?菲律賓不是在成長嗎?這是事實,但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兩個點,并沒有從整體去看。
目前,制造業(yè)轉移的熱門地點主要是東南亞和印度。首先群島國家肯定不行,群島國家物流成本太高,制造業(yè)的集聚效應根本起不來,所以菲律賓、印尼根本不用考慮。就制造業(yè)來說,東南亞這邊值得考慮的只有越南和泰國。
講到越南,順便和大家分享一個事情,在越南要提拔一個員工當干部,他往往是拒絕的,因為越南大多人并不想當干部,也不想掙那么多錢,生活很重要。只有中國人是真的吃苦耐勞,為了掙錢多累都沒關系。
另外,印度也不可能承接大規(guī)模的市場轉移。印度人口和中國相當,但是印度有四大種姓(一種不平等的階級制度),每個種性下面都有大量的亞種性。
去年到了印度,印度一位學者和我講,印度莫迪總理是個很有想法的總理,把一個賤民出身但很有才華的人提拔為部長。
印度總理開會,各個部長到會,到會的時候每個人前面都會上茶,結果印度總理府的服務員是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四大種性中最高的種性,而那個部長是賤民階層出身,結果這個婆羅門出身的服務員為賤民部長倒完茶之后并沒有直接端過去,而是用茶叉代替手遞到那個部長前面去。
因為忍受不了這樣的公然侮辱,于是那個部長辭職了。
所以,印度不可能承接我們中國的產業(yè)鏈轉移。
還有人說非洲可以接受產業(yè)轉移嗎?非洲的人民特別原生態(tài),特別的快樂,他們根本受不了現代產業(yè)工人要有很強的紀律性,接受不了打卡、績效、考核,所以非洲根本不可能承接。
總的來講,我認為疫情會使中國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但是不會讓中國制造業(yè)轉移出去,除非我們自己犯一些低級錯誤,用一種非常狹隘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做事情。如果這樣,中國就很可能被世界所不信任,這樣就意味著整個世界都要考慮和中國打交道安不安全,這樣一定會傷及我們自身。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未來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欠缺世界格局的決策機制,匹配不上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要思考如何讓這兩者協調起來。
中國已經有了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但是有沒有世界格局的決策機制,這才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聊城市調酒師培訓中心
跟著「我們」? 去旅行
http://xb711.cn/mobile/article/detail/id-10730.html
「我們」? 品牌